听新闻
放大镜
扎灯笼
2018-05-21 16:34:00  来源:检察日报

  要过年了,街里的灯笼又都亮了起来了,喜庆吉祥。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扎灯笼的事,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哥哥们玩的灯笼就是用老式的玻璃罐头瓶子做的。做法就是用细绳在瓶口脖子处对称结两个扣,两个扣间余出一段的绳子,在这段绳子中间处打结系在小木棍的一头,孩子们可以拿着小木棍另一头挑着瓶子。使用时将小半截蜡烛用蜡油子粘在瓶底上,点燃后烛光透过玻璃照射出,这就成了灯笼。

  大人们做的灯笼看上去都很精巧,有红的、黄的、绿的、粉的,有五星灯、鲤鱼灯、公鸡灯,各色各样。

  过年扎灯笼,开始是为了和小朋友们拎着玩,也用过玻璃罐头瓶子,但经过了修饰,瓶子外面糊上了彩纸,还有点小剪纸图案,还用过老式的带“花生”眼的铁暖壶皮子,也是用彩纸将暖壶皮子包上,再贴上剪纸图案。夜里,在烛光照射下,这简易的灯笼也是很漂亮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扎过的灯笼记忆深刻的还有两个。

  一个是初中时候做的扁圆灯笼,灯笼的样式是按照天安门城楼上挂的中国传统红灯笼做的,用材以铁丝为主,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劲使不好,铁丝长度不一,扁圆就不能按中心对称,得反复修正。糊纸时也是相当麻烦,把各色的彩纸剪成西瓜瓣状,一瓣一瓣地往上糊,每瓣间的距离也必须相同,否则也会造成灯笼走形,直接影响美观。灯笼的上下口是用一寸来宽的薄铁片弯成的直径十公分左右的圆,铁丝的两头就是固定在铁片上,根据“西瓜瓣”数量等距离地在铁片上打出拧铁丝的小孔。最后铁片也是用红纸糊上,底下的铁片糊上红纸后,还要粘上红纸穗子,红纸穗子就是将红纸留出抹糨子的宽度后再折叠几道剪成小条,剪成后一抖穗子就成了且曲折状,好看。

  我扎的最后一个灯笼是在一九八八年的春节,这时候我已经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这个灯笼是模仿宫灯制作的,中间是六菱形,高度有三十多公分,两头扩展出如同底座一样是七八公分高的大六菱形。由于灯笼棱角过多,无论是制作骨架,还是最后的糊纸、修饰,做工都很繁琐复杂。听母亲说这个灯笼在一九九九年冬季被邻居家的孩子要走了。

  除夕时灯笼高高挂起来了,看着它放射出五彩光芒,装点着节日,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城里工作,扎灯笼的“手艺”也就荒废了。现在走进商店里、市场上看着出售的灯笼种类繁多,制作考究精湛,不由感慨万分。

  街里的灯笼又都亮了起来了,喜庆吉祥!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人民检察院)

  编辑:童鹂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