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从价值取向和爱情的选择看一代人的重生
2019-08-06 10:31: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第一次看到《平凡的世界》那厚厚的三本书,我不禁胆怯,这是要读到猴年马月呀!但禁不住舍友的诱惑,拿起了它,走进了那个和平动荡的年代,走进了在那样一个时代中,一群在迷茫、挣扎后,奋起、重生的年轻人。

  《平凡的世界》是围绕孙玉厚一家展开的,在孙家的两代人中,衡量事物的尺度,怎样做人的标准,如何处理周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同的取向。

  假如说孙玉厚身上旧式农民的素质还相当浓重,立身做人的标准基本上不脱离长期渗入心里深层的清白、善良、忠厚、老实。那么他兄弟孙玉亭身上就更多流露出,农民那种无知和狭隘的头脑,一旦和不正常的政治气候纠结在一起会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衡心理状态,正常的人性也被扭曲了。至于孙家的第二代两兄弟少安、少平,尽管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些影响也确实对他们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时代的转折,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对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对未来的路有了困惑。

  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充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

  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击,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追求自己想要的世界。

  少安、少平两兄弟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价值的确立。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他们的选择较之父辈的安于现状不可谓不是一种质变,一种重生。

  作为书内两条爱情主线的主人公,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则区分了两代年轻人的选择和境遇。

  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的爱情被城市与农村的沟渠分隔开来了,在中国人固有的门当户对的思想里,少安选择了秀莲,而润叶最终嫁给了她不爱的李向前。但不得不说生命的奇妙,若不是这样的选择,少安也不会遇到爱他至深的秀莲,那个给了孙家重生的希望,不怕苦不怕累,勤劳能干,最终却死于肺炎的女人。反过来看看润叶,她痛苦的婚姻在向前的事故截肢后有了转机,她忽然认识到了生活赋予她的职责,在撑起整个家的过程里,她重生了。

  少平的爱情之路是在思想的觉醒中产生的:他与晓霞因对知识的渴求而结缘,之后长达数年的分别给了这两个年轻人成长的空间,再次相遇给了他们重新审视这份关系的机会,不再青涩,心智上的成熟让他们有能力去维系这段同样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身份的悬殊也不能阻隔他们相融的灵魂。但是一切的美好在晓霞的突然死亡里终结了,随着那个多才能干,有着显赫地位却有抛弃一切世俗勇敢去爱,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段的年轻姑娘的逝去,终结了这段有了开始却独缺结尾的爱情。其他诸如他的初恋情人郝红梅因迫切改变生活境况投向了顾养民却没能得到她要要的结果,而顾养民所爱的金秀却爱上了他的设定,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

  他们的妹妹兰香在学业和爱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渐进的过程。她有机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最新的思想,在农村人和城市人里找到了平衡点,冲破门当户对的观念,开始并有了爱情的美好结局。

  这些感情历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字:重生。时代的变革给了年轻人一个颠覆旧世界的机会,少安到少平再到兰香的前进过程中,颠覆的痕迹越来越重,看似平和却动荡的年月里,新一代的诉求赤裸裸地凸现出来。我们要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并不是一味追求自我就是真谛。杜丽丽和武惠良婚姻的终结无疑是一个警示。

  生长在现在这个安逸而危机重重的社会,我们需要像路遥这样的前辈给我们的人生予以点拨。这是我们前辈的力量,是我们前辈的旗帜。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悸动与冲劲远比我们大得多,我们这些纠结于无谓苦痛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所缺乏的究竟是什么?未来我们又将经历怎样的变迁,才能实现人生的质变?我们忐忑却也满怀期待。(新沂市检察院 仲康)

  编辑:王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