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外甥女发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老爸种的桔园的一组照片,桔叶郁郁葱葱,金黄色的桔子挂满了枝头,满园红绿,交相辉映,我第一时间在微信上为老爸的果园点了个大大的赞。我想老爸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上了朋友圈指不定有多高兴呢!这可是对他辛苦劳作的最大褒奖。
说起桔子,在老家浙江可谓是最平常不过的水果,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最近几年随着桔子价格的大幅下滑,种植桔子也就没有什么可观的经济收入了,但是我老爸仍然每年坚持种植桔子。老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有6个兄弟姐妹,家中排行老二。上学时正好赶上搞生产队、建合作社,因家里需要劳力挣工分,也为家里减轻负担,没上几天学就下地劳动去了。从此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一名勤劳朴实的中国式人民。
在我的记忆中,老爸对种植桔子情有独钟,我清晰的记得老爸从种下桔苗到现在足足有三十多年了,每年精心施肥、锄草、喷洒农药、修剪、嫁接,对树苗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备至。
老爸种的桔子在全村里总是成色最好、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桔子味道酸酸甜甜,清爽可口,余味无穷。对于不卖留在家里吃的桔子,老爸有一套储存办法,就是用塑料薄膜袋子一个一个的把桔子包起来,然后在袋子表面喷上无色、无味、无毒的保鲜药水,待来年拿出来品尝,那口感和新摘的没什么两样,我自小就喜欢在冬天品尝自家产的桔子。
今年国庆,我携妻带儿回了趟老家,一来回家看看父母,二来我知道金秋十月正好是收获的季节,回家也可以帮忙干干活。那天在桔园里,儿子高兴的满园子乱跑,一边看,一边往树上爬;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哇,好大啊!好红啊!儿子喊道!树上有的桔子七八个在一起,好像在听妈妈讲故事,有的桔子躲在妈妈的怀里,还有的正在枝头上站岗放哨。
突然儿子盯着一串长有十几个桔子的树枝问我:“爸爸,这颗树枝怎么能长这么多桔子啊?我数了一下足足有12个,爷爷是怎么做到的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心里盘算着趁机搞一下亲子教育,俯下身目不转睛地盯着儿子的眼睛说到:“我想是爷爷照顾的好,爷爷对桔子树日复一年、年复一年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爷爷的行动感动了桔树,所以它们就以累累硕果来报达你爷爷。所以做任何事,只要你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地去做,你就会有所回报。”儿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是啊,在我的印象中,老爸不光经营桔园是这样,他对每一块庄稼地也都是用心去耕耘、去播种。常听母亲唠叨,说老爸种地简直就是像大姑娘绣花一样,每块地都要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有模有样,一块地一收拾就是一上午,经常忘记回家吃中饭。
难怪我每次回象山老家,左邻右舍都直夸老爸菜种的好,是个种菜能手。平日里,家里的蔬菜基本上是不用买的,母亲还时不时的把家里的菜送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鸡鸭鱼肉。由于父母的勤劳,再加上国家的好政策,在经济上基本上不用我操心。
今年家里果园总共收了1万多斤桔子,当时按5毛钱一斤卖的,也就卖了5000多元,还要刨去成本,收入可想而知。难怪村上其他农户宁可荒废桔园,宁可送人种,也不愿继续种植。
为此,我特意找了老爸苦口婆心的劝道:“老爸,从明年开始咱们还是不要再种桔子了,要不承包给小叔种也行啊,种桔子那么辛苦,那么劳累,一年下来又挣不了多少钱,再说你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你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见我讲的也在理,老爸点点头,当时没说什么,我以为他同意了。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专门找到我,并对我说:“儿子,老爸昨晚想了一晚上,还是舍不得这些桔子树,让我再种一年,一年后我肯定不种了。说实话,这些树是我看着它们从一颗颗小树苗一点一点长起来的,如今它们株株都枝繁叶茂,每年都能开花结果,就这样把它们扔了、不管了,着实舍不得啊!”
听老爸一席话,我茅塞顿开,终于明白老爷子为什么坚持继续种了,老爸不是为了几千元人民币而去种,老爸种的是一种对生活的自信、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坚持,也是一种对果树割舍不掉的“亲情”啊!
每次回老家父母总是为我们一家人精心准备各种土特产,主要是老爸种的绿色蔬菜,当然桔子是必定少不了的,每每一装就是整整一后备箱,我是照单全收。
因为我深知我装的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土特产,而是父母对子女浓浓的、沉甸甸的亲情!这种情是世界上最温暖、最无私、最深刻、最珍贵的情感。让我再次为老爸的桔子来点赞,为我的老爸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