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2018-05-03 10:47:00  来源:法制网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影视作品中,多次提到了一本书,就是《万历十五年》,那时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现在通过院里举办的读书活动,让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得到了如此高度的评价。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译到中文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其在书中也再次强调“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我想这也许正是本书的独到之处: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年,却在历史的发展中潜移默化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本身的多面性,读不同的史书,总会读到与其他书目中展示的不同一面。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描述历史,更是生动的分析历史。读到万历皇帝才知其懒惰昏庸是因为他对皇权与礼教抗衡的无奈;读到张居正才明雄心满怀励精图治的政治家在大刀阔斧改革背后,也有着与整个文官集团不合时宜的矛盾;读到海瑞也懂剥去清官楷模的外衣,他也有愤青般的悲哀;还有申时行、戚继光、李贽都向我们展示了表面之下的深层次内容。读完本书,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不同人物交织的历史事件都会让我们产生不同于以往对明朝的认识。通过对万历十五年几个代表性人物的介绍,作者得出: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无事可记,然而四海升平的表面之下,千年帝国崩溃的隐患早已埋下。所以,书中所述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结局,故而得出万历十五年的历史,也是失败的历史。

  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大明帝国这台生锈的机器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只是依靠文官集团和几个强有力的君主在维持着齿轮的正常运转。张居正的折腾加剧了社会矛盾,而申时行等人的“无为而治”反而更加有效。但最终,崇祯皇帝,这个有勇气、有骨气、有决心但是缺乏知人和远见之明的君主改革了驿站制度,社会矛盾加剧,加之四方战火和天灾人祸,导致了整个大明帝国的灭亡。

  这本书,让我们看透了历史的博弈平衡,看到了明代的政治家与官僚的相同与不同,也看到了现代发展的启示。《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历史,展望未来。(作者:付伟)

  编辑:童鹂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