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今之闽都“榕检青年干警”亦有师——检察导师对徒弟:政治引导、业务指导、品德督导。
“传导思想,传授经验,传承作风。身得‘三传’,让我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办案政治站位更高,看问题更全面,想办法更周全,为民司法更执着。这是我一年来最大的收获。”……日前,在以“传承”为主题的“榕检·好青年”检察师徒沙龙上,福建省福州市检察机关青年干警代表分享着师徒结对一年来的变化,“一点一滴的进步,感恩有导师的引领、示范与督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福州市检察院通过举办两级院检察师徒沙龙、导师讲座、主旨演讲、专题辩论等活动,加强思想交流、经验传承、互促进步,把“传帮带”形象化,让“传承”更精细、更具体、更有活力,把优秀检察官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担当新作为、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全面提升检察人员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强大动力。
传德艺,传作风
“第一次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沟通并不顺畅,我表达的内容,对方听不明白,也不理解。”福州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小林至今都还记得,自己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遇到的那些困难。“庆幸的是,入行7个月后,部门副主任、全国优秀公诉人陈玮成为我的导师,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并很快进入角色。”
在福州市检察机关,像小林这样从“家门、校门”新进“院门”的“三门”青年干警不少。他们学历高,理论有功底,工作有激情,但也有实践盲区。加上近些年因退休、岗位调整等原因,员额检察官陆续退出,加快培养堪大任、能担当的年轻干警,成为建设过硬队伍的重中之重。
在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傅建飞看来,“师带徒”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老检察”的衣钵——优秀品德、法治信仰、为民情怀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干警传承下去。
2022年3月,福州市检察机关召开“德艺传承·扶育英才”高级检察官“传帮带”活动。同一时间,两级检察院“素能提升工程”全面启动,“一对一”结成师徒102对,其中刑事检察领域68对,民事检察、行政检察领域21对,公益诉讼检察领域13对。
能者为师。福州市检察院所有高级检察官被聘为职业导师,全市获国家级、省级业务标兵称号的40名检察人员作为“检察名师”,结对带教新入职的青年干警、有潜质的先进苗子。该院政治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师徒“传帮带”以两年为培养期限。每年初,导师综合徒弟的特质、能力,制定“个性化”《传帮带年度培养计划书》。徒弟平时与导师“共学共研共办案”,年底提交《年度成长报告》。对教学好的导师、学得好的徒弟,优先晋职晋级,给予表彰奖励。
补短板,强本领
新时代的检察官品德要好,本领要高,能力要强。聚焦干一行、专一行,缺什么、补什么,“传帮带”目标明确:让徒弟们的综合素质跟上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
“办好案子”“写好稿子”,检察官的这“两把刷子”一样不能少。陈玮认为,导师应对如何“办好案”传导理念思路、传授技能经验,还要与徒弟创建亮点项目,开展理论课题调研,撰写综合材料,强化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让徒弟在实践实战中历练成长。
井无压力不出油。“传帮带”方案要求,越是急难重的任务,师傅越要带着徒弟迎难而上一起干,在干中学,学中进。比如,不擅长做群众工作的,首选陈年积案去面对;心理素质不强、出庭怯场的,安排参与重大疑难案件庭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文字功底薄弱、怕写材料的,更要压担子,多写多练,把短板补长,弱项变强。
“师傅教会我的,不只是敢于担当负责。”晋安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潘家忠说,正是他的师傅,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游晓敏“开门办案、深入群众”的教诲,让他对案件综合判断的能力上了一个层次。
潘家忠告诉记者,他办理的洪某高空抛物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但对诉与不诉把握不准。“审查案件不能局限于卷宗材料,不妨到小区走一走,与业主聊一聊,到家中问一问,洪某为何长期高空抛物再作决定。”听取案情汇报时,游晓敏提醒说。
潘家忠走进案涉小区,听到了居民们对洪某家境的同情;走进洪某家,了解到洪某视力一级残疾,生活、出行不便,独自抚养未成年的女儿。潘家忠作出了拟不起诉的审查意见。
在听取多方意见后,该院对案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不起诉案件要做更多细致入微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潘家忠说,这个案件的办理,让他对今后如何办好案子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名师”带出“高徒”
“师傅,我获奖了!”被评为全省优秀公诉人时,福清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陈琳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她的导师,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高豪彦报喜。
“在师傅的鼓励下,我报名参赛。”陈琳不会忘记,备赛的日日夜夜,师傅全程陪练、分析真题、定期对战。“这一赛,是对我十年工作的检验,更燃起我奋斗新目标的激情。”陈琳动容地说。
“从细微处积累群众对法治的信任,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让检察办案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福清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干警余彧琦说,他的导师,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小波讲的这句话,让他刻骨铭心。他告诉记者,反观一年多前自己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以为被告人受到严惩,就实现了公平正义。但当想起无助的被害人,他再次翻阅卷宗档案,启动司法救助程序,最大程度地抚慰被害人。
为帮助徒弟更好更快地“出师”,“传帮带”方案提出不少硬任务,要求传承帮助到位,让徒弟成为业务骨干、办案能手,为培育全国全省业务专家、领军人才奠定基础;提升能力到位,确保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推动工作到位,把传帮带工作与贯彻最高检部署要求相结合,细化目标清单,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拎出来,落到师徒岗位工作计划中。
名师是否名副其实?教出的徒弟是否合格?福州市检察院以百分制对师徒“传帮带”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在年底组织评选各业务条线“名师”和“高徒”,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形成闭环管理。
得益于检察师徒制的传承力量,2022年,福州市检察机关业务质效、队伍素能再上新台阶:19项业务指标居全省首位,62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项,63个集体和72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两级院全部进入全国检察宣传先进行列。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传帮带”,传的是精神境界、帮的是业务素养、带的是作风品格。“青年干警要通过师徒传承这一实践过程,深刻体悟中华尊师重教文化、匠人匠心精神、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傅建飞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