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元借款,一拖就是3年,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不仅让屈大爷陷入养老危机,也让李婆婆莫名成为被执行人,走上了申诉之路。近日,这起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在重庆市璧山区检察院的依法监督下,被撤销原判决。
好心借钱难要回,屈大爷提起诉讼
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务工的屈大爷认识了老家在璧山区的“驼子”。“驼子”事无巨细地关心屈大爷,时间一长,二人的关系变得亲近,所以当“驼子”向屈大爷借钱时,屈大爷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万元,而且只口头约定一年后还,连借条都没打。事实上,借给“驼子”的钱是屈大爷好不容易攒下的养老钱。
2020年1月,屈大爷找“驼子”要债,可“驼子”声称没钱还。屈大爷这回谨慎了,让“驼子”给他打张欠条。面对屈大爷的要求,“驼子”指着身边一名中年女性说:“我是文盲,不会写字。这是我姐姐,让她写张借条给你,要得不?”“‘驼子’跟他姐姐是一家人,谁写借条都一样。”屈大爷一合计,答应了。就这样,屈大爷收到一张借款人处签名为李画(化名)并按了4枚手印的借条。
回家后,屈大爷再没有收到过“驼子”的消息。他这下慌了神,连忙到“驼子”的租住处找人,可“驼子”早已退租。屈大爷这才发现,自己不仅没有“驼子”的联系方式,甚至连他的真名都不知道。
为寻回养老钱,2021年3月,屈大爷拿着借条来到法院起诉,请求判决李画归还借款5万元及相应利息。同年4月,法院缺席审理作出判决,支持了屈大爷的全部诉讼请求,冻结了李画的银行账户并扣划了账户中的1.3万余元。
莫名其妙被执行,李婆婆申请监督
“我的钱被莫名其妙地划走了……”2021年10月的一天,璧山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来了一位60多岁的婆婆。
检察官与婆婆交流后得知,她叫李画,莫名卷入了屈大爷提起的诉讼。
原来,2021年3月的一天,李婆婆收到了法院的开庭传票,但她认为自己跟原告屈大爷素不相识,更没有债务纠纷,就没有出庭应诉。直到自己银行账户里的钱被扣划,李婆婆才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随即向法院申请再审,但未获支持。她只好向璧山区检察院申请监督。
受理案件后,承办检察官黄璐调阅了法院卷宗等材料,决定从借条上的签名笔迹入手寻找突破口。随后,黄璐先后前往银行、李婆婆曾就职的单位等地,调取李婆婆近年来的签名及指印进行鉴定。经鉴定,借条上李画的签名字迹及指印均不属于申诉人李婆婆。
调查核实明真相,依法纠正“乌龙案”
黄璐通过走访和询问“驼子”租住的小区物业、出租人,并联系屈大爷进行辨认,最终找到了真实借款人“驼子”。面对检察官的询问,“驼子”承认了自己本名叫阿华,曾向屈大爷借款5万元一直未还,并以其姐姐李画的名义出具借条的事实。
至此,谜团终于揭开:申诉人李婆婆与“驼子”的姐姐同名同姓,而屈大爷在诉讼中没有认真辨认,导致告错了人,酿造了这起“乌龙”案。
2022年2月,璧山区检察院向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请抗诉并获支持。同年7月,经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出抗诉,法院依法撤销了原审判决。同时,璧山区检察院依职权监督法院启动执行回转程序。目前,李婆婆被扣划的钱已退还至其账户中。
此外,璧山区检察院还为屈大爷重新起诉提供支持起诉和法律咨询服务,联系法院上门为其办理立案手续。开庭时,该院派员出庭,宣读了支持起诉意见书。2022年10月,法院作出判决,屈大爷胜诉。
然而,案件进入执行环节后,由于阿华名下根本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只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屈大爷身患残疾,养老钱又难被追回,生活陷入困境。璧山区检察院经审查,积极帮助屈大爷申请司法救助金。今年7月初,司法救助金送到了屈大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