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高新区外来人口犯罪调查分析
2017-10-10 11:24:00  来源:

  近年来,随着泰州医药高新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的不稳定因素。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对2016年期间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的外来人口犯罪的基本状况开展调研,总结犯罪的特点规律,剖析决定犯罪的相关因素,提出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防控外来人口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外来人口犯罪基本情况

  2016年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共批准逮捕77人、提起公诉562人,其中外来人口占比分别为66.2%和37.4%。数据显示近三年高新区外来人口犯罪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见图1)。

  二、外来人口犯罪特点分析

  (一)主体特征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在年龄分布中,青年犯罪最为突出,20—30 岁年龄段的犯罪人数居于首位,共计88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犯罪的41.5%; 31-40岁年龄段的犯罪人数次之,共计54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犯罪的25.5%。41-50岁年龄段、50岁以上年龄段的犯罪人数依次递减。可见,外来人员犯罪的可能性随其年龄增加而减少。(见图2)

  2.男性犯罪率较高

  在性别分布中,男性在外来犯罪人口中占绝对多数。2016年高新区提起公诉的外来犯罪人员中,男性犯罪在外来人员犯罪中的比重为87.3%。

  3.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在文化状况方面,外来犯罪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仅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2016年高新区提起公诉的外来犯罪人员中,文盲或半文盲共11人;占比5.2%;小学文化的共47人,占比22.2%;初中文化的共80人,占比37.7%;高中文化的18人,占比8.5%;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共56人,占比26.4%。可见,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全部外来犯罪人口的27.7%,外来犯罪人员并未完全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文化程度衡量标准。(见图3)

  (二)户籍地分布

  1.江苏省内,外来犯罪人口集中来自苏北地区。户籍地位于江苏省的外来犯罪人员共计70人,苏北地区共计55人,占比78.6%。其中扬州22人、盐城13人、徐州8人、南通4人、连云港3人、宿迁3人、淮安2人。苏南地区共计15人,占比21.4%。其中南京7人、常州3人、无锡3人、镇江2人。

  2.江苏省外,外来犯罪人口集中来自周边省份。户籍地位于其他省份的外来犯罪人员共计140人。大多来自江苏省周边省份,其中安徽25人,山东22人,湖北15人,江西10人。

  (三)犯罪性质与方式

  1.侵财型犯罪为主、交通类犯罪为辅。在外来人员犯罪案件中,侵犯财产类犯罪共有62人,占全部外来人员犯罪的29.5%。其中尤以盗窃罪居多,共43人。将2016年来犯罪人员的犯罪性质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外来人口犯罪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种犯罪分别是盗窃罪、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案、生产、销售假药罪、诈骗罪。(见图4)

  2.团伙型犯罪趋势明显。外来犯罪人员中实施共同犯罪的共有101人,占全部外来人员犯罪的48.1%,群体犯罪现象较为突出。在外来人口实施的共同犯罪中,嫌疑人相互认识,大多以亲戚、同乡为关系纽带,结伙作案。因而在外来犯罪人口之中,老乡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团体形式。

  三、外来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

  1.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通过统计分析可见,外来犯罪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过早地进入社会,缺乏家庭监管和学校教育,而文化素质的缺失则是导致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所在。由于对法律知之甚少,他们往往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缺乏认识。在发生纠纷或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往往通过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本院办理的周某某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因与老板产生薪酬纠纷,盗取财物。事发知其构罪才懊悔不已。

  2.求财心切导致心理失衡,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外来犯罪人口大多来自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怀揣着淘金梦离乡打工,对工作的期待较高。而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学历和技能的限制,无法从事理想的工作,工作环境无法达到其理想的要求,工资待遇也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相应的挫折心理和相对的剥夺感便油然而生,激发了其对财物需求的原始欲望,而依靠打工出卖劳动力,很难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造成心理观念严重失衡,一部分外来人口便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其对财富的渴求,导致侵财案件多发。

  3.以“三缘”为轴心,负面示范效应蔓延。外来人口绝大对数是通过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联合互助。他们因为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习俗、共同的利益牢牢抱团,相互信任依赖。当团队成员受外界欺凌或共同利益遭受侵害时,往往会失去冷静,为同乡义气两肋插刀,群起而攻之,大多因为逞一时之气构成寻衅滋事罪或聚众斗殴罪。又或者团队中的某些成员通过非法敛财快捷获取财富,极易在群体中起到负面示范作用,引发结伙犯罪,多见于盗窃案件。

  四、外来犯罪案件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增强自控意识。外来人员法律知识匮乏,法制意识淡薄是其犯罪心理趋向犯罪行为的根源,也是地区治理的巨大羁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可以在外来人员犯罪心理向犯罪行为过渡时及时亮起红灯,隔断“边缘行为”向犯罪行为的蔓延和扩展。约束和制止其侥幸心理。高新区企业较多,在企业之中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减少企业职工的犯罪,也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外来人员犯罪率。法制宣传进企业主要针对两类主体,一类是企业主,宣传重点在于合法经营,维护员工权益、及时发现和举报犯罪,一类是企业员工,主要对常见的犯罪性质、危害性、犯罪后果进行宣传。对案件多发地区和企业可以明确法律志愿者,组织长期定点咨询和宣传活动。

  2.引导群体领袖,做好示范作用。外来人口多以“三缘”为凝聚力,形成自发性团体。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应抓好其领袖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司法机关可以深入外来人口聚集地,与群体中的长者、能者取得联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一对一进行法律帮扶。以期他们通过个人威信树立典型正面形象,积极引导群体中其他人员。

  3.健全职业培训体系,落实就业保障政策。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纠正其 “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错误理念。充分发挥劳动仲裁机构及工会组织在职工维权中的作用,畅通职工维权渠道,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够通过合法途径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期望通过转变思路,从保护和关怀出发,使得外来务工人员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更好地促进高新区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

  编辑:童鹂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