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多一点耐心
2016-12-14 16:55:00  来源:  作者:马明明

  小惠是一个刚满17岁的女孩,一年前,为了爱情,小惠离家出走,跟着一个劣迹斑斑的“瘾君子”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也是为了爱情,她在所谓的“男友”因犯罪被判刑后,心甘情愿在KTV打工养活自己和“男友”与前妻生下的孩子。提审中,我听着小惠用尚带稚嫩的嗓音说起她带着“儿子”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因生活所迫在KTV打工以及之后偷窃的种种经历,觉得好笑,又有些心酸。明明自己还是个孩子,却已经开始谈及“我儿子”,如此自然地承担着她这个年纪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从那一刻起,我确切地知道,面前的这个女孩是个尚未被世事磨去天性善良的孩子,即便现在,她因为犯错而身陷囹圄。

  是什么让她不惜冒险偷盗,或许是无以为继的生活,但我觉得,更是引导缺失下的迷失。昏暗的灯光下,小惠趁着打工之便两次窃取客人财物,被客人当场抓获。小惠承认了所有的罪行,没有任何辩解,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联系自己的父母。小惠的家庭情况如何?我静静地听着小惠的讲述,私心以为会听到诸如生长在贫穷家庭的种种辛苦。但出乎意料的是,小惠有不错的家庭,有疼爱她的父母。然而,当成长伴随着诸多烦恼和叛逆而来,忙于工作的父母、不耐烦的交流、习惯性的忽视,甚至是激烈的争吵都让这个原本乖巧的女孩一天一天的改变,直到乍然遇见一位社会经历颇丰的异性朋友。这位异性朋友让她见识到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新生活”,没有让人不耐的管教,却充斥着新鲜和刺激。最终,她选择和“男朋友”私奔,之后的一切经历似乎都变得顺理成章了。 

  我想我很难忘记讯问结束后,走出看守所那一瞬的感觉。那一刻我看见,离我不远的几棵树苗在阳光下显得笔直坚强,有园丁忙碌着为这些小树修剪旁支歪杈。我不禁想,这些尚显稚嫩的树苗究竟需要多少次细心的斧正才能成长为参天栋梁呢?而这个尚处于花季的女孩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曾停歇对于道德的探讨,然而,面对小惠时,我却无法与一个懵懂的女孩谈及任何高深的理论,我想对于这样一个孩子,道德的全部意义应当体现为教化。她和所有和她一样的孩子一样,应该获得更多的耐心,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甚于疼爱或是陪伴,而是在她步入社会走自己的人生长路之前,教会她自立自尊,赋予他抵御诱惑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如耐心地斧正一棵树苗一般。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带着这份责任,我们开始为小惠奔走,管护教育基地或许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制定了帮教方案,倾听她的烦恼和不满,我们与小惠交谈,告诉她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她犯罪的理由,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尊和自律。我们为小惠联络她的父母,帮助她和父母交流,为了父母的担心和失望,更为了更好的未来。一次次回访中,我们发现这个女孩以极快的速度褪去了曾经的任性,她开始主动要求在基地里工作,定时为基地里的工人准备三餐。每一次造访基地,我们都能欣喜的发现小惠的改变,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小惠的父母赶到基地来见久违的女儿,久久的相拥,语带哽咽的训斥,种种情绪让人红了眼眶,却又如释重负。 

  这是一个关于迷途知返的故事,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女孩良性嬗变的全过程。如果有人问我,道德的意义究竟何在,我未必能给出最精确的回答,但于我而言,这个过于抽象的概念,在小惠的身上渐渐变得血肉丰满。道德有时是一种选择,是在诱惑与放纵面前的自我选择;有时是一种勇气,是在错误与失败后承担责任以及做出改变的勇气;但更有时,道德应当是一种传递和指引,是在面对所有如小惠一般的人时,努力伸出的手。亚里士多德说,法律是褪去了激情的理性,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的目光从在现实与法条之间不停游走,然而,法律之外,我依然愿意如康德一般仰视道德的星空,依然愿意相信,当我们播撒良善、播撒美好,便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编辑:jcw_tzyygxqj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