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瓦厂村致富路上的“领跑人”
2024-03-26 16:13:00  来源:检察日报

  当时只记入山深,不觉日月似水流。这一片层叠的八角林,张北战已经走了无数回。当他再次沉浸于浓厚的八角香中,当村民眼中的寻常物已经变成了“金疙瘩”,张北战回望这两年走过的历程,似乎可以不负当年的初心。

  去做“自找苦吃”的青年

  在成为最高检派驻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第一书记之前,张北战已经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总务部工作了六个年头。总务总务,任务繁复,靠的是处处留心。而张北战始终不缺的就是服务全院教职工的眼力和脚力,他也希望把这份服务态度面向更广阔的群体。

  “趁着年轻,总是要去吃一些苦、去干一些事。”张北战如是说。

  2021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在这样一场没有硝烟却艰苦卓绝的史诗级战役中,有1800多名同志牺牲,这个数字让张北战清醒地认识到干事的艰辛、成事的不易。2021年也是我国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始年。这个目标鼓舞士气,让张北战真切地意识到前路漫漫、使命在肩,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去基层的初心、去一线的决心。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仍然存在返贫的风险,仍然需要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扎根基层,筑牢防返贫的第一道堤坝。张北战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青年“自找苦吃”,而他也要凭着这股精气神,趁着最高检援派挂职的机会,去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2021年8月,张北战主动请缨到云南西畴去,到乡村振兴一线去奉献青春年华、砥砺品格意志。

  丈夫清万里,也需扫一室。面对家中年迈的老人、稚嫩的幼儿,张北战在报名援派挂职前是有过犹豫的,但妻子的一句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你全力以赴,我全力支持”,张北战把这句话当作自己“最大的倚仗”。

  如果说家人的支持让他安心,那么组织的关怀则给了张北战底气。在受最高检领导接见时,张北战牢牢记住了“向农民学习、讲农民的话、办农民的事、解农民的忧”这句箴言。不搞官架子,是干事创业的首要态度;牢记为了谁,是干事创业的核心要求。这让张北战在来到瓦厂村之前,就有了态度、明了规矩、定了思路。

  临行前,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书记邓云、院长孙勤的殷殷叮嘱,也让张北战多了份底气和心安。“到了基层,多看多学多观察多思考,摸透民情乡俗,团结好村支委和村民,凡事不急着作决定”,让张北战学会了沉着思考、凝心叩问。“到了地方,要把自己当成本地干部来工作”,让张北战不仅做到了同吃同住、不嫌脏不矫情,也学会了用当地干部的思维方式来谋划工作、服务村民。“家里有困难,尽管提”,更是让张北战昂首阔步向前走、平心静气下基层。

  许下三个承诺

  张北战刚到瓦厂村,就摊上了事儿。一个村民在路上骑摩托,一不留神就掉进大坑摔了跤。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个大坑早就被发现,但却迟迟没有钱修。“路造了但没钱修补,水管安了但没钱维护。”张北战意识到,让村子富起来,才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但怎么让钱袋子鼓起来?张北战认为不应止步于为最困难的几个家庭买书买粮、发慰问品,而应当放眼整个村子,谋划全村致富之路。

  “要带全村致富,首先要搞好产业。”这是张北战的致富密码。但要发展好产业,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是今天种葡萄、明天种玉米,而是需要在村子里走一走、向村民们问一问。否则,盲目干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水土不服”,也会让村民白忙一场。

  因此,张北战首先向村民承诺:“不瞎折腾、不乱开发,村子里有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瓦厂村有2400亩天然八角林,那我们就用心用力搞好八角产业。”

  不足为奇的八角竟然是致富的宝贝?一个初来乍到的干部是不是肯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这些在村民心里都是未知数。然而,没有信任,就团结不了群众;不能团结,就开展不了工作。

  于是,张北战向村民作了第二个承诺:“年底一定让大家分到红,如果分不到,我拿钱来补。”

  张北战首先争取到了村党总支书记的支持。随后,他又召集了村干部、村小组组长、农户代表等一起坐下来商量、敞开心扉谈,经过近半个月的讨论,大家终于心往一处想,认同了“靠山就要吃山,瓦厂村发展产业,八角是首选”的想法;大家也劲往一处使,要举全村之力规划八角的“成长”之路。

  村民想干了、愿意干了,却不会干。面对迷茫与困惑,张北战作了第三个承诺:“想方设法教大家搞好八角产业。”张北战首先让村干部、村民走出去,组织大家前往无锡、成都、深圳等地的村镇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有益方法,推动村干部全员外出学习。

  除了会干,还要干得好。于是,张北战积极把技术专家请进来,教村民种八角、烤八角。同样种八角,有人种就丰产,有人种却稀疏;有人种的令人垂涎,有人种的却味同嚼蜡。张北战说:“这其中差的就是技术,如果没有技术,不仅质量、口味跟不上,而且产量也跟不上。”以前八角好不好,只看长得茂不茂,现在村民学会了修枝、学会了科学的种植知识,让八角既种出了产量,也种出了质量。

  如果说有技术是里,那么有包装就是表。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八角,张北战积极协调正义网设计人员、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帮助村办企业设计精美的包装。对此,张北战不止一次表示非常感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村办企业的产品如虎添翼。

  技术和包装成就了好产品,有效的推销和优质的服务则将好产品推向了广阔的市场,张北战笑称“有剧本”。张北战手把手地给村民们定制了营销方法、沟通技巧和服务准则,防止村民“一害怕就不想打电话、一慌张就挂电话、一着急就把事情干黄”。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和实操,村民们自信了,也自强了,学会了走出山村,也学会了自力更生。

  瓦厂村有了三个车间

  张北战的三个承诺让八角产业从一个设想变成了现实,但这仅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从高站位、大格局擘画了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这也成为张北战基层工作的“指挥棒”。

  于是,瓦厂村里不仅建起了八角烘干车间,文创彩绘车间和电子线圈车间也拔地而起。谈起这三个车间,张北战如数家珍:“三个车间,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八角烘干车间解决的是村集体收入问题,文创彩绘车间解决的是民族非遗文化传承问题,电子线圈车间解决的是易地搬迁点和留守妇女的就近就业问题。”而随着三个车间的进一步发展,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各担其责,但是也休戚相关,成为瓦厂村一体推进“五个振兴”的强大引擎。

  三个车间是推进产业振兴的主体。八角烘干车间、文创彩绘车间和电子线圈车间分别作为农业、文化工业和加工业在瓦厂村的三大支柱,是让农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源。八角烘干车间“就地取材”,让不足为奇的八角出其不意地成为售往四方的热门货;文创彩绘车间“散点销售”,在机场的贩卖机、超市的货架,都有可能看到它的身影;电子线圈车间“依村而建”,让易地搬迁群众留得下、稳得住、能就业。这三个车间为村集体积蓄了财富,让村民生活实现了大变样。2022年,村集体向农户共发放劳务费120万元。

  三个车间是推进人才振兴的基础。张北战坚持在培养本地人才上下功夫。一方面,坚持以任务带队伍。“几堂培训班培养不出人才,几次视察也挖掘不出人才,只有深入车间、经受实操,才能培育出好苗子。”从扛锄头到拿笔杆、从割猪菜到敲电脑,村子里的妇女们在车间里快速地成长着。其中,特别干练的被任命为总经理,成为车间的“大管家”;善于理财的被安排去考初级会计师资格证,摇身一变成为“账房先生”;学技能快的拿了驾照,成为产品输出的“搬运工”。另一方面,坚持用文化育人才。瓦厂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就触发了成立文化彩绘车间的契机,吹响了培养基层手艺人、传承民族文化的号角。传统彩绘从尘封的时光里重新被发现,瓦厂村的妇女也成了新一代的手艺人。

  三个车间是推进文化振兴的阵地。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瓦厂村的三个车间担负起了传播文化、涵养乡风的使命。文创彩绘车间让彩绘这个民族传统技艺“活”了起来。生产出来的文创产品还入选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名气大了,责任也重了。”张北战说,“我们不仅要把彩绘做活,也要做好;不仅要传承文化,还要传播文化、创新文化。”

  在大力挖掘传统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文化反过来也滋养了村民、陶冶了情操、培育了乡风。有了三个车间,大家都有技能学、有实事干,不再摆“龙门阵”,不再纠结于小事杂事无聊事,促推形成向上向善的乡风。

  三个车间是推进生态振兴的抓手。八角烘干车间是走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发展之路的集中体现。有了八角车间,村民不再偷偷摸摸上山砍八角,而是认认真真地干起八角加工业,既保护了满山的绿色,也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瓦厂村“守好绿水青山撑起村民致富的钱袋子”入选人民网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并作为西畴县唯一行政村入选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建议名单,这是瓦厂村践行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成果。

  三个车间是推进组织振兴的基石。瓦厂村地广人稀,挨家挨户进行法治宣讲、政策解读费时费力,但借车间当场地,法律课堂就可以轻轻松松开课了。“法治进车间”是瓦厂村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的创新举措,把离村民最近、村民最关心的法律送到了村民身边。三个车间既是法治宣传地,更是法治实践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得到积极践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两年过去了,从怀抱初心到扎根基层,张北战接好了这一棒、做好了这一茬,让瓦厂村的村办企业实现了大突破、村民生活实现了大变样。瓦厂村的接力还在继续,张北战说,一切还需要久久为功、矢志不渝。

  编辑:王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