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林为乾隆皇帝授课雕塑
徐士林(1684年-1741年),字式儒,山东文登人,清代政治家。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为乾隆皇帝授课。雍正五年(1727年)出任安庆知府,升江苏按察使。
徐士林工作勤勉,为官清正。史载徐公曾因听讼耽误用餐,家人送来粽子为膳。他边判边吃,下筷以朱砂为糖,致胡须两唇尽为红色。为勉励自己,儆尤属下,徐士林在知府署亲题楹联:“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哪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榜,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愧白日青天。”对仗工整、掷地有声的58字长联展示了他为官清正的风范。
徐士林敬重法律,审慎用刑。安庆知府大堂上有他亲笔题刻对联昭告内外:“非真冤莫来告状,听法堂鼓三通,也要心惊胆落;是良民且去耕田,住茅屋饭一饱,何等梦稳神容。”他听断如流,清操自励。每定一案,必先摘大略牌示,然后才发文册,使官吏不能从中作奸。
徐士林常选典型案件,让僚属试判,以试其才,并告诫他们,判案一定要慎重,广泛调查,弄清实情,深文周纳必定造成冤狱,太宽纵又会姑息养奸,法贵在执中。他认为,法律如同医书《本草纲目》一样,种种案件千头万绪,像病人经络虚实一样复杂。同样照《本草纲目》行医,不善于用药的会治死人。同样照法律办事,执法不当也会有严重后果。在任安庆知府期间,徐士林判明了很多疑案大案,在他的明察详审之下,“活人无数,而又无一幸免者”,纠正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深得民心。他重视案情、案例、判词的记录整理,判牍《守皖谳词》及《守皖谳词补遗》记载了他在安庆秉公断案、耿介不阿、“治狱如神”的传奇。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连业文说——
徐士林为官清廉、工作勤勉、敬重法律、审慎用权,时至今日,仍值得每一位检察人学习。徐士林是文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孕育了“崇文尚法、登高望远、兴学育才”的文登检察文化。文登检察人始终秉承这一理念,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检察为民思想根基;以廉洁司法为底线,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提升检察队伍专业化水平。聚焦主责主业,以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报记者匡 雪通讯员王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