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弱碱矿化水、甘甜活净水······听到这些名称,是不是就觉得这些水很健康?尤其是这些水不需要到超市、商场,只要在小区楼下花上2块钱,就可以接上满满一桶,是不是既便捷又实惠?在群众对于高品质饮用水的需求下,这样一种现制现售饮用水的供水方式迅速风靡,但这样的水真的健康吗?
去年2月,有群众向我们反映某小区内出售散装饮用水的机器长期未更换过滤设施。收到该线索后,我们立即进行了核实。我们都知道,过滤设施是净化水质的核心部件,长期不更换可能水质出现问题,威胁身体健康。作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制售水机器,如果出现问题,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健康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不是个案。
通过走访某品牌的地区总代理,我们了解到,现制现售水多通过层层代理、加盟的方式运营,只需购买机器即可投放运营。这种经营模式下,机器很可能处于“脱管”状态。
经过摸排,我们发现全市共有200多个小区内投放了该类饮用水机器,平均覆盖率平均达70%。不少机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堪忧,有的接水口出现锈蚀,有的没有滤芯更换记录,大多数机器都没有公示相关信息。这样状态下生产出来的水,会是安全的吗?我们都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为了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判断,我们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的结果解开了我们的疑惑,也让我们心惊:随机抽取的24份水样中,有10份不符合普通自来水标准,12份不符合宣称的直饮水标准。问题集中在细菌总数超标,最严重的竟然超标上百倍。长期饮用这样的水,轻者引发腹泻、肠道痉挛等病症,重者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问题发现了,但到底应当由谁监管让我们犯了难。通过梳理法律规范,我们发现没有专门的监管规定。根据现制现售水的特点,我们先后走访了卫健委和市场监管听取意见。卫健部门表示其主要是对市政生活饮用水进行监管,现制现售水不在其监管范围之内;市场监管部门则表示现制现售水不同于桶(瓶)装水,不属于食品分类中的类别,也无法进行执法监管。面对两部门提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最终在原卫生部的一份复函中找到了答案:现制现售饮用水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监管。我们经过研判后认为,虽然目前法律法规对于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定性及具体监管存在模糊点,但根据复函并结合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卫生健康部门应当是主体监管部门,而市场监管部门则应当按照《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对相关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我们就分别向两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
由于现制现售饮用水的经营不仅涉及水质监测、证照管理,还涉及物业监管、预付卡发行等问题,我们结合调查调研情况,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呈交泰州市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报告作出批示,推动设立由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住建、商务、检察机关等组成的工作专班。在检察建议以及工作专班的推动下,各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面排查,通过水质检测、约谈经营负责人、下达监督意见书等方式,督促经营者依法办理证照、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并完善配件更换保养台账记录,推动200余住宅小区的315台现制现售水设备规范运营。
现阶段的问题解决了,那新的问题会不会产生?为了巩固办案成效,让案件向前再多走一步,我们趁热打铁,向政协委员进行专题汇报,将检察建议转化成委员提案,顺利推动形成设区市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对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市场准入条件、日常管理要求、违法行为查处等进行明确规定,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让群众一直都能喝上“放心水”。
美好生活,健康先行。这起案件的办理让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可能藏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角落,守护食品安全、群众健康生活永远在路上,我们也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