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心向党,“检”康为民】人物篇 马明明:全国标兵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2023-07-03 15:37:00  来源:泰州医药高新区检察院

  今年5月,我有幸参与了最高检案管办组织的案件质量评查实训竞赛,获得了标兵型人才的称号。通过比赛展示日常积累,进而取得相对理想的结果,固然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但我也深知成绩的取得总是带有一定偶然因素,这一段经历带来的成长,才是更为宝贵的财富。下面,我想结合本次比赛的准备、参与谈谈自己的三点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接到要参赛的通知时,距离比赛只有十五天的时间,而我,转岗至案管部门才刚刚一年,评查经验不足的我面对近在眼前的比赛,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我深知,要去与全国各地的案管精英同台竞技,需要的是硬实力。为此,哪怕仅有十五天准备期,我也将时间用到了极致。十五天里,我在市院领导的帮助下,紧扣案件评查要求,系统梳理了刑法、刑诉法、刑事诉讼规则、司法责任制等知识点,为实体评查奠定了基础。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幅度的提升案件评查报告撰写能力,我深入学习百余份优秀案件质量评查报告,归案出质量评查报告各部分的写作特点,不断模拟、反复推敲,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评查方法。

  说实话,反复的练习真的十分枯燥,犹记得五一假期,整个检察院大楼静悄悄的,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拿着案件评查账号,在庞大的案件库里挑选不同的案件类型,不断练习着评查。但我,又是庆幸的,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什么成功是可以轻松获得的,总要付诸汗水和努力。针对性的锻炼提升,让我感受到了能力提升带来的自信,也真正在赛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评查案例设置的各类实体、程序问题十分细致,撰写报告的要求既要点出问题也要写出明确的依据,很多选手赛后反映时间不够用,无法一一查找到法律依据。赛前的充分准备却让我在这一方面游刃有余,找到问题点的同时凭借记忆能够准确锁定法条位置,节省了大量的答题时间。

  二、功夫在平时

  案件评查,既要评案件实体,从事实认定到证据分析,从法律适用到最终的处理都要细致评析;又要评案件程序、评办案效果,可以说,评查考较的是评查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案件实体的评查,准确评价承办人有没有办对案、办好案,于评查人而言,意味着需要有更深的法律功底和办案经验。只有这样,当我们在面对案件分歧时,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能力的获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期集训虽然让我有机会能够系统梳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评查技巧,但更多的能力积淀依旧来源于平时的工作积累。对此,我要感谢曾经办案经历,虽然办案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付出总有回报,过往每一起案件给予我的困惑迷茫、反复纠结、忐忑不安都成为了养料,滋养我的能力和底气。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功夫在平时,再琐碎的工作也值得我们百分百的努力。当下也许辛苦,但这些付出会不断酝酿,终有一天开花结果,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学然后知不足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才是学习的最好状态。未知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还要深、还要广。这次比赛就给我这样的感觉,学的越多,才发现自己不懂的更多。而比赛,也给了我一个走出去的机会,结识到更多优秀的人,我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心理学当中,有一“隧道视野效应”,就是说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走出去,才发现自己只是一直生活在井底。通过比赛,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未来,我还需要继续埋头工作、办案、学习,通,多思考、多反思,不断弥补不足,不断自我精进。

  竞赛是一段充满了艰难挫折的旅程,但我依然觉得每一个青年干警都应当勇于应战,不为了取得更完美的成绩,而为了在挑战中见识自己更多的可能。

  编辑:王洪坤